找到相关内容11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释“正念”与“四念处”

    来说,不管近行定或安止定,都要具备刹那定的质(Quality)。  七、唯一交流道  四念处是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。法念处方面包括:  1. 五盖:深入止观首先要面临的五个障碍──贪(...正道也是心法。所以,仅就法念处本身而言,实亦包含了前三个──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了。佛陀所亲自教导的四念处,就是这么直接、贴切的内观我们自己的五蕴身心,直接从五蕴身心去内明、体证苦、无常、无我,达至...

    陈慈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852417.html
  • 中国在南北朝後期的四念处观法

    是同一立场的。《大智度论》里,有以下的论述:  “菩萨自念我不应惜身命,何以故?是身相不合不散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依掎。”(身念处)  “是报果属先世业因缘。”(受念处)  “智者虽觐是心生灭相,亦不得实生减法,下分别垢净、而得心清净。”(心念处)  “一切法离诸相,智者之昕解。”(法念处)  以上的论述与四行的内容相似,四行与四念处其实可互相对应的:  报兖行--受念处 随缘行——身念处  ...

    塭入法道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365246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73)

    、受、心、法四念处来抉择,其中身念处已经讲完了,下面讲第二个——受念处。 通过闻思下文内容,我们应该对感受有所认识、有所突破。所谓的感受,按照大小乘的论典归纳,主要分为乐受、苦受、不乐不苦的...,佛经中说:“观受如虚空,是为受念处。”这个教言相当甚深,希望大家在下面抉择的过程中,首先专心致志地听闻,然后反反复复地思维,通达它的意义之后,再全力以赴地开始修持。 辛二(受念住)分四:一、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08255727594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75)

    胜义中什么执著都没有,但名言中还是要大力提倡慈悲心,这是非常重要的! 在抉择感受的时候,大家也应该明白,感受的果——贪爱在胜义中并不存在,若对受念处学得比较好,你相续中可怕的贪心很容易对治。很多...善缘者,则将之奉为至宝,经常对自相续反复观察:众生都喜欢快乐、逃避痛苦,这个感受对不对?什么叫做受念处?……这些关键字眼,大家一定不能放过,倘若轻易放过了,也不知道你还有多少机会能再听受。 我昨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9565227606.html
  • 通往觉悟的基石

    教导我们「诸行无常」的道理。 受念处 下一个念处是受念处。「受」在此指的并不是「情绪」,—一种复合的现象,最适当的归纳是在心念处和法念处底下。—而是被更狭义的指涉为「情感基调」或是经验的「快乐质度...

    菩提長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4654763.html
  • 断除淫欲的方法

    适合于贪着身体完整的人,血涂相适合于贪着装饰美丽的人;虫聚相适合于贪着身体为我所有的人;骸骨相适合于贪恋牙齿美丽的人。修不净相要配合修慈以防沮丧而产生厌世的念头。   (5)修习受念处   执著于淫欲的人,可以借助佛陀教导的受念处来渐渐减少对淫欲的贪着。   佛陀说(《杂阿含四十二经》)∶「云何受如实知?谓六受:眼触生受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触生受。是名受。如是受如实知。云何受集如实知?触集是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484614.html
  • 试论中国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、基本规范及其主要特征

    基本规范,或者说是践行佛教伦理的重要基础。其中,八正道已说明如上,其余简介如下:“四念处”,又名四念住,即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和法念处。身念处是观身不净;受念处是观受是苦;心念处是观心无常;法念处是...

    李英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691590.html
  • 《证入“无我”的利益》

    (首席大智者)的头衔,声誉益隆。雷迪大师力主推动四念处直观法门,尤其是以“受念处”为入手,他并自巴利三藏中铺陈了完整的体系,对缅甸佛教的影响,可说是既深且远。本文系译自《佛教手册》附录之二,为...

    缅甸 雷迪大师 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039353.html
  • 习禅者报告指南

    和昏沉,当他观察这些心境时,呈现了分心。如分心也被观察或专注,会怎样?无论心的目标何时呈现,应观察它们。  以下是四念处智慧禅的四个简略注意目标。  身体的行动(身念处)  感受   (受念处)  识...

    班迪达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0640106.html
  • 证入无我的利益

    的头衔,声誉益隆。雷迪大师力主推动四念处直观法门,尤其是以“受念处”为入手,他并自巴利三藏中铺陈了完整的体系,对缅甸佛教的影响,可说是既深且远。本文系译自《佛教手册》附录之二,为Anatta ...

    雷迪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0642063.html